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 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9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李峰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万主席,苗部长,黄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介绍一下嘉定在汽车产业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我们对汽车产业将来所做的一些规划。
我的题目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扩大新汽车领跑优势》。大家都在说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氢燃料电池,名字特别多,在我们嘉定这些领域都有很好的作为。所以,干脆我们把它叫做“新汽车”。
分为两部分介绍一下。
一、我们现在做的工作
嘉定是立足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核心的承载区的地位,跑出“嘉”速度。大家都知道嘉定是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新中国第一代的汽车是1968年上海汽车修理厂工人打造出来的凤凰牌的轿车,中国第一个合资品牌的轿车-上海大众在1984年正式成立。中国第一条建成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第一个风动实验室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落成;第一个电动汽车的国际示范区;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的封闭测试区;全国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牌照;第一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第一个F1赛车场等等都在嘉定这块土地上诞生。万主席、苗部长都见证了嘉定和汽车产业紧紧相融的历史。
在前几天进博会上,我们宣布了嘉定将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域开放的智能网联测试的区域。
嘉定汇聚了众多的整车厂、零部件厂商,以及新汽车的产业集群。如果说在传统的造车局势下面,主机厂一夜独大,在1984年成立合资公司以后,众多的零部件厂商进来的路径先是合资厂商,然后培育了中国众多的民族供应商,但是随着新汽车产业的推进,我们很多创新领域的众多中小型企业突飞猛进,这也是我们新汽车领域或者说到了这个时代,这个行业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
比如,如果做汽车软件,三个人、五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创新的企业,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也在这种趋势下面,嘉定汇聚了众多的新汽车的企业集群,我们嘉定的汽车产业在今年上半年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1-9月份,嘉定全区整车的规上工业产值增幅大概在4%,零部件的增幅13%-14%,但是我们新汽车的总产值超过了1000亿元,同比增长43.9%,也充分说明这个新汽车领域的增长趋势。
嘉定承担了全国很多试点,这也是一个地方政府所应该做的,如果大的政策是中央政府、国家部委推进的话,要落地一定是在我们这种基层的政府去推进落地,最关键的是把这些政策能够示范试点。
我们承担两项试点,第一个是住建部和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这也是全国首批6个试点城市之一。去年嘉定代表上海市成功申报了这个试点,到今年年底有初步成果,在嘉定全区会全域开放,在去年年底我们第一条智慧道路的嘉定的标准已经建立起来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道路才是真正的智慧道路,对于我们V2X来讲才有效的道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双智试点”,能够打造出在地方来讲,真正的中国样板。
第二个是氢能源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重要承载区,这项工作在去年嘉定代表上海市政府牵头申请成功的。我们的城市群是“1+6”,除了上海之外,周边有南通、苏州、嘉兴港,北方的淄博、鄂尔多斯和宁东化工区。
我们希望打造百千万的规模,我们在4年之内将有5500辆的示范车辆上路运营,在第一年,也就是今年的任务有1000辆,(如图)左边这张图就是我们今年第一批车辆的集中发车仪式,其中在嘉定的系统厂商牵头的就超过了715辆,占到全市示范城市的96%。第一座加氢站在2008年建成的,到现在为止在嘉定已经有5座加氢站,我们希望不断丰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运营场景,来布局公交车、乘用车、物流、环卫、园区的班车等等,真正成为一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探索区。
我们有很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22个,形成了材料级、零部件级、系统级和整车级等全套的研发测试及检测认证能力。这其实是一个地方政府真正能够为汽车产业所贡献的,包括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的封闭园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这是工信部颁发的26个创新中心之一,跟我后面会讲到嘉定的集成电路跟汽车芯片产业密切相关。当然,我们有很多创新平台,其中要特别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面,上海跑的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开始,所有的数据都接入了这个大数据平台。
大家都知道在上海新能源的牌照是免费赠送的,你要上这张牌,必须把这个数据接入到我们这个平台当中,我们现在的数据是海量的,现在V2X所有的智能网联车的数据也都接入,接下来所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数据也会接入到这个平台,我相信这个平台对于众多企业在开发新的技术方面有很多的价值。
嘉定的汽车从业人员超过16万,其中汽车人才超过了7.25万人,占到全市的5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新势力造车会选择在嘉定作为他的研发中心、作为他的总部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跟中国汽车论坛,包括跟协会和学会共同举办了很多高峰论坛,来促进交流。这是我们现在在嘉定所做的一些基础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希望给所有的创新型企业、所有的汽车产业的从业企业和人员,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和基础。
我们已经构建了“新能港、氢能港、创新港、智能汽车软件园、汽车芯谷”,三港两园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
“新能港”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包括电驱动都在这里面。“氢能港”是三年前开始布局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区,包括杰清(音)、丰田、库场等企业都在我们氢能港里面。“创新港”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见证了第一代的合资品牌中国大众,上汽大众,在创新港里面就有第一个新势力造车,蔚来汽车就诞生在这个创新港里面。
从今年开始,我们顺应新汽车发展的格局,建设了两个新的园,一个叫“智能汽车软件园”,一个是“汽车芯谷”,也是汽车半导体的产业园。
这是“三港两园”的实景照片,智能汽车软件园的目标就是顺应“软件定义汽车”这么一个新的趋势,希望它能够定义未来的汽车城,我们要打造全球智能汽车软件的创新中心,全国智能汽车软件产业的引领区,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应用的示范区。
这是我们空间的布局,建设了“一核、一轴、五区”,整个规划面积3.73平方公里,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在国际汽车城。
在这个软件园当中,我们关注的核心产业就是刚才万主席在强调的,我们真正能够独立自主的软件的操作体系和系统。最近我在跟很多外资企业的供应商沟通,他们觉得如果企业的生产还是全球布局的话,接下来数据一定会有独立的生态系统。按照现在的《数据安全法》很多的要求,传统的汽车上面没有大量的数据会往外传输,但是到了智能网联汽车和新汽车的一个时代,一辆车上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对于数据安全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从底层的AUTOSAR的体系开始,我相信从基层的操作系统到中间件,到最顶层的智能座舱软件体系等等,这一套生态系统一定会重塑和重建,而且一定会有跟中外的隔离。所以,我们核心的产业会关注这些软件。
相关联的产业,包括车联网、智慧交通的通信服务,工业软件也是我们涉及的领域。这个是智能汽车的软件园,也是全国目前众多的软件园当中唯一用智能汽车这个行业来规范和定义的。
我们做了很多产业配套,科技金融服务、数字基建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新生产服务、公共生活服务等等。
目标是希望到2025年,园区总营收超过700亿,到2035年能够超过2000亿的总营收,我们也给自己提了在研发的强度,包括创新的强度上的很多指标。
在很多的政策支持方面,我们对智能汽车软件园有6个方面,保护知识产权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有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我们就叫“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因为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国务院对上海有一个奖励政策,可以设置一些行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心。有了这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之后,我们可以在嘉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工作,在区域当中可以完成。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是希望通过在嘉定建立知识产权汽车领域相互的交叉、授权,能够建立起我们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的新汽车的知识产权体系,这才是我们想做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地方政府应该做的一项工作。
二、汽车芯谷
这个名字非常好听,其实就是汽车半导体的产业园。我们觉得这是肩负汽车“补芯铸魂”的重任,也是希望能够引领汽车半导体国产化的进程。
为什么嘉定会做这个事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汽车芯片的创新中心,这个目标是有点高的。同时我们希望做全国的汽车半导体产业的引领区,上海集成电路“北翼”核心园区。
嘉定的集成电路产业大部分人非常清楚,上海有“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以浦东为核心的集成电路的核心区域或者叫一核两翼,北翼指嘉定,我们将重点关注在芯片的设计和芯片的制造这两个产业。
我们的产业是从十多年上海微系统所王曦院士,跟嘉定开始合作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开始集成电路产业。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如果有一个区能够把汽车和集成电路这两个产业都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可能也只有在嘉定,这也是汽车芯片能够在嘉定落地成长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有国家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中心,我们有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也在嘉定,我们也建立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嘉定是一个传统的科研大区,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包括光机所、应用物理所、硅酸盐所、微系统所等等,中电科的32,51所都在嘉定,也包括了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特地把我们上海科技大学原有的老校区改建了上海大学的微电子学院,新成立的微电子学院来推进我们这项工作,所以有科创也有人才的集聚。
我们规划的这个面积超过了15个平方公里,就在现在所在的位置北部,其实我们现在在的这个位置是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区域。
首发的区域叫一核、北区和南区。一核将建汽车芯片的研发中试和制造的核心,刚才提到微工业研究院在2016年就建成了全国第一条8寸的MEMS中试线,政府要打造中试线,是为了众多的创新中试来做的。所以,这个汽车芯片的研发中试的制造核心区域,我们第一个项目就会跟上汽集团、工研院一起打造汽车芯片的工程技术中心。我们在北区会建智能汽车主控芯片产业区块,在南区建车规级半导体产业拓展区块。
我们做了产业的分类,其中第一个先导产业是汽车芯片研发与设计产业。核心产业包括车规级的智能传感器,以及新一代的功率半导体和汽车电子,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芯片的设计是起步的话,真正的难点是在它的制造。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工艺都说车规级的工艺是比较容易一点,但真的要做出来也没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在做汽车电路的制造与工艺,装备与材料和封装与测试,这三个领域都会去着力。在嘉定其实已经有国家发改委的装备材料创新的产线,是一个保密项目,已经投产。
我们也会积极申请科技部集成电路装备的创新中心,上海市科委已经批准了,我们在申请国家科技部的创新中心,如果这个创新中心能够获批,将在嘉定区有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三个创新中心在嘉定集聚,都是关于集成电路这个产业的。
我们希望通过把握国内汽车半导体产业政策窗口,真正能够解决“卡脖子”工程。其实在做核心的汽车芯片解决的时候,外面有一家公司叫芯旺微,这个例子我有时候会举,是安波福的老总跟我讲的。他说怎么会有芯旺微的合作,安波福在去年的时候碰到一个问题,它在供全球大量汽车的充电枪,但是芯片没有。怎么去解决呢?他首先问到了中芯国际,说有没有推荐合适的设计企业,中芯国际推荐了四家企业,最后安波福找到了芯旺微这家公司,由安波福、中芯国际和芯旺微三家公司的工程师团队通力合作,用了8个星期就把这款芯片给设计制造出来了,这才是在这个区域设计芯片“卡脖子”的问题。
昨天很多领导在讲是不是要做芯片?我记得去年在开座谈会的时候,很多主机厂的销售和采购说根本不知道这辆车上用多少芯片,从哪儿去采购这些芯片,但是他们现在关心应该还是有大量的零部件厂商或者Tier 1去做这个事情,共同地解决“卡脖子”的工程,这也是我们想极力推动的事情。
最后,我们也会出台很多政策,包括共同的研发政策,刚才讲的保护知识产权等等都在这里有体现。
今天花点时间和各位领导和嘉宾汇报一下嘉定在将来汽车的软件和汽车芯片这两个产业链领域想做的一些事情,和我们所具备的一些条件,我们是欢迎汽车界的所有企业都能够到嘉定来看看,都希望到嘉定来落户。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报道 日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