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7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十六:为中国车企出海‘加电’主题论坛”上,进行了圆桌对话。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主持人:
亿瓦研究院创始人 黄山
对话嘉宾: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高级工程师 吴小员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窦银忠
吉安资本(吉利)管理合伙人 李力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先进制造与移动出行(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 叶亮
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纪军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志明
黄山(主持人):感谢仝秘书长刚才带来的主持,以及刚才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到了圆桌环节,我是亿瓦研究院的黄山,首先欢迎各位嘉宾,仝秘书长介绍过了我不一一介绍,我们阵容比较齐全,有主机厂的,有院校的,也有资本的、咨询的,有桩企和我们充电牵线的厂家,算是上下游产业链都有了。
这次的议题,先来聊第一个议题,刚才大家都提到我们的出海,出海不只是整车的出海,而是全产业链的出海,从上游到下游,到服务体系的出海。
现在先聊一聊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机遇,机遇大家都看到了,挑战有哪些方面,各位专家眼里挑战哪些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每位嘉宾3分钟,因为总共有三个话题,控制一下时间。
吴小员:非常感谢充电联盟仝秘书长召集组织充电行业交流,也感谢我们这个充电出海论坛主要协办方挚达“桩到家”,让我能够“到家”走进行业来一起学习、交流充电出海主题。
关于“出海”这个话题,今天这个专场讨论的是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出海“加电”,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命题。
讲到机遇,确实前面车企和桩企等嘉宾都讲了很多,我还是想补充一点。除了我们从汽车产业、技术革命来这一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充电出海的机遇,我们还可以从全人类已形成共识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面来看全球的机遇。据报道,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8个已明确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包含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内总计有约200个先后对气候减排进行立法、设立时间表或是出台相关政策。同时,我们还有“一带一路”这个重大的全球合作共建机制带来的机遇。今年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已十年,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地区在参与。因此,充电出海从当前来看,我们的机遇非常好,有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和朋友圈。当然,机遇也来自我国车企和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这些年在全球形成的产品、技术、示范应用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卷”了这么多年练好的内功,现在也到了可以全球化创新出海去“卷”了。
讲到充电这块的挑战,确实有很多,前面演讲嘉宾讲到的,也让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是,除了认证、通信、标准以及各地市场的差异化等充电出海难点,还有数据等安全方面的风险。关于安全风险,接着最后一个报告嘉宾盛弘的娄总的话题,他们在充储一体方面做得很好,当然其他企业也有很好的结合点,像挚达志明总在国内已经做得很好的私家桩或者社区的桩共享模式,同样在欧洲等海外市场,将来能跟现在发展需求很大的户用储能有非常好的结合,当然未来还有逐步与海外工商业储能、规模储能结合的机遇,那么对于充电出海特别是未来的充储一体,电池的充放电安全我想应作为安全问题的重中之中。其中像电池阻燃或火灾抑制灭火药剂等,我们一些课题组在做些创新研究,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欧洲的碳约束政策和环境方面的一些政策,对此类产品或技术的应用要求,值得我们在出海的时候注意。一些欧洲国家已提出来,在电池安全的消防药剂使用方面,必须使用环境友好的产品,像现在常用的全氟己酮、七氟丙烷等常规的灭火药剂,可能因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慢慢地被禁用。我们的行业真的是需要像主持人黄山院长讲到的全产业链,还要全生态、全周期来考虑这样一些重大的挑战和命题,安全肯定是我们国内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题,同样也是充电出海行稳致远的第一个首要支点。
黄山(主持人):请窦总。
窦银忠:我来自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很幸运有这个机会来参加这个论坛,我刚从泰国回来,应该说我对海外的市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刚才吴老师也说了,我就不重复吴老师相关的问题了。实际上我们合众汽车目前主要在东盟市场,泰国市场今年交付了7600多台车,如果说我们在海外市场存在哪些出海的挑战。
第一,产品。产品到了海外市场,虽然海外市场是一个蓝海,但是这个产品要适销对路,因为海外市场都是日系车的天下,所以我们在海外市场要让用户接受产品适销对路,产品的质量方面、技术方面要过关、过硬,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海外市场的用户群体跟国内还是不一样的。
1、用户的这种需求,基础的车都是日系车,如果我们产品低于日系车水平会出现抱怨。比如我们那台车刚进去也出现了问题,我们后续产品的生锈的问题,日系车质量还是比较过关的,所以我们及时调整策略,目前基本上被用户接受了。市场上离用户的期望值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产品质量和用户诉求上。
2、用户的习惯,比如说泰国人比较佛系,他对产品的接受度,对服务的诉求,比如说我们出海,我们在泰国准备建厂,泰国后续的生产,对于这些职工、员工是不是能适应我们996或者是三班倒这么一个生产的需求,都是个问题。
第三,充电。目前泰国的充电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目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销量快速上升带来的需求。
还有一个挑战,泰国电力非常地紧张,后续我们产品到了泰国之后,电力的供应是个问题。比如说泰国现在的电价是1.1块,后续我们如何产品出海了,如何提供能源的支持?比如说光伏、光储存,比如说水电支持东南亚国家,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方面。
我先说这几点。
黄山(主持人):谢谢窦总,从李总从资本角度,你有其他观点也可以发表一下。
李力:我们是吉利吉安资本,我们在国外投资带储能的充换电设备。我对美国也比较了解,我们中国电动汽车的生态链,比如说关键充电设施的出口还是很有机会的。
美国市场来说,美国目前为止的电动车渗透率8%,大概300万辆电动车,据估计到2030年适用率达到50%,我们测算下来大概还需要3000万个充电桩,美国家庭充电桩占80%,也就是大概需要2400万-3000万的这么一个量级。
这给我们中国的充电企业,尤其是挚达这种家用充电桩做得非常成熟的产品,成本非常低,非常有竞争力,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机会。接下来就是克服认证难关,建立海外团队他们已经在做了,这个机会是能够抓住的。
黄山(主持人):谢谢李总,请安永的叶总,从咨询的角度来讲一讲。
叶亮:各位好,我是安永的叶亮。我们团队围绕汽车行业出海这一主题做过大量的项目,服务了主机厂、零部件企业、配套生态链企业,甚至还包括原材料企业。基于我的观察,我觉得机遇和挑战是一体两面的——对于准备好了的强者,看到的多是机遇;而没有准备好的,看到的则多是挑战。我从三个层面给大家分享机遇和挑战。
第一、大环境。过去机会在于疫情,别的国家造不出来我们能造;以及补贴,中国补贴之后还有欧洲、东南亚补贴,但补贴也有周期。原材料技术方面欧洲可能需要中国的帮助,给了我们机会。挑战则存在于,那些有利于我们的机会是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还会不会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待刚才的这些因素。
第二、竞争对手。在过去我们讲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便宜。从这三句话,大家可以基本品到为什么中国汽车出口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同样用这三句话去检视未来,如果能始终保持这样的优势,而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在纠结和徘徊,那这仍然是机会,不然就是一个挑战。
最后,从业者自己。我认为出海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0机会贸易——有人买我就卖,没有特定目的国的倾销;2.0运营试水——在目的国家建立销售公司,有针对性地售卖,我们现在基本上处于这个阶段;3.0全面体系出海——老外早就说进入中国是in China made for China,中国还没走到这一步,没有一个企业可以说我in US for US,in EU for EU,但这是我觉得我们中国品牌早晚需要思考的方向。
黄山(主持人):谢谢叶总,请范总。
范纪军:非常感谢主办方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们永贵电器主要做新能源领域配套的,黄总做充电桩,我们做充电枪,还有连接器、线束。实际永贵电器是一个纯的制造业的公司,今年也50年了,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只做一件事,还是做制造业。
我今天的体会:
第一,咱们也是赶上历史上难得的新能源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对我们做配套的企业来说,我们也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因为中国毕竟只是一个市场,虽然在全球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毕竟全世界有几百个国家,好的应用全世界都会应用,所以这个市场最大的还是整个国际市场,所以我们今天这个主题觉得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在中国市场做好以外,我们有机会一定要全球市场去拓展。
第二,扬长避短,我觉得我们制造业中国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三四十年的发展,也自己形成了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工作的效率,包括成本各方面的一些优势,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积极努力地拓展国外的市场。
黄山(主持人):黄总。
黄志明:非常感谢大家,包括今天我觉得我自己也收获很大,听了我们主机厂和同行的一些介绍。因为我们挚达也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成长的一个创业公司,实际上中国新能源汽车2011年的时候全年卖掉8000台,今年卖800万台,我就说这1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增长了1000倍,我们就这么走过来。
现在大家出海的大背景我就不说了,面临的挑战我最近也去走动了一下,东南亚前段时间走了一下,也跟欧洲车企主机厂的朋友,还有美国的一些主机厂朋友做了一些交流。现在我普遍的感觉,如果讲充电大致上是分两大块:
1、公共充电,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各个国家的政策还是蛮好的,补贴政策都很高,欧洲、美国可以拿到不少补贴。建设的时候肯定要和当地合作去做,盛弘要跟当地运营商、公司去做落地。中国企业做运营还是很困难的,可以把产品和售后服务带过去是可以的,要做自己的运营品牌个人感觉挑战比较大,可能会受到这些过程管制的一些东西,包括你要有土地,要有产证的建设等等,这个挑战比较大。
2、我普遍感受到现在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去了泰国以后,中国七八年前大家热火朝天,很多不成熟,但是大家还是在发展。家充公共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作为私家车来说家充还是很关键的一个点。而且海外更多人会拥有自己的房子,独立的房子,不管是东盟也好还是欧洲也好。据麦肯锡的统计,全球充电市场87%还是围绕家庭和社区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地方。
基于家充这一块,我们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现在我碰到一些车企,包括哪吒,我实际上去了泰国,跟他们所有几个品牌主机厂的负责人都在聊,他们非常需要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真正来卖产品的也有,国内车企带出去几根桩,海外也会从台湾、日本、欧洲买一些桩。但是怎么去交付很重要,产品和服务最好能够打包,因为初期阶段本身量不是很大,第二产品和安装服务分开又碰到很多售后问题,还有当地的安装队伍对产品不了解,对充电桩产品不了解,还有培训的过程。所以充电桩企业的交付压力非常大,既要寻找合格的产品,产品还是次要的,同时要大量时间培训当地的施工团队和安装商,这中间要打穿他就很辛苦。因为挚达是在国内做整体解决方案的,挚达有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也有上门服务的平台化能力。
同时,我们还会把数据留在当地,因为这些桩有些是联网的,这些车企觉得如果能在当地做一个整体产品+服务(上门服务包括售后服务)+数字能够整体解决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出去既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跟一些公司把产品卖了就结束走了,你得安装、售后,你得伴随车企成长,不能离开。
甚至车企在那边建厂你也建厂,现在海外我们去看了一下,我们跟当地政府也沟通,你来卖卖产品人家不采你,而且高额关税,税收很高,还要泰国这种注册公司不能独资,必须51%让泰国控股,说你是贸易商,很不待见你。
说你如果要建厂像中国二三十年代招商引资一样,到处带你去看,招待也挺好。所以他也转换思路了,他希望你制造业过来,带动当地就业,同时能够在当地进行销售。在这种有制造业的背景下,当地政府给的税收确实非常好,刚才有同学介绍过。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车企也在变化,我们中国相关的充电也要变化,我们不是只是去卖你产品,是要扎根在当地,制造在当地,建立当地全国性的上门服务网络、安装服务网络,以及数据安全的落地,这是我们要一步步去做的事情,谢谢。
黄山(主持人):刚才我们把大的背景讲了一下,我们跟国外市场是有代差的,我们现在产品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们那边可能刚起步。
我们来到第二个议题,全球差异化的市场背景和落地化的打法。刚才黄总讲到了一点具体落地的东西,请其他嘉宾讲一讲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如何把我们国家的产业链出海落地?
黄志明: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分析,像东盟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首站,我去罗勇非常惊讶,居然有7家整车厂要在那边建厂,吓死我了。罗勇这个地方就是在曼谷旁边,这个小地方就有7家整车厂,有生产制造基地。这个地方就是一个跳板,但是大家不是为了泰国而泰国,但是他们的政策对中国的友好。而且罗勇这个地方以前有汽车配套的产业链,非常完整,我去的时候很惊讶。而且我们熟悉的汽车配套公司,博世等等都在里面,非常完整。
这种地方是一个生产基地非常好,以泰国为基地服务东盟,现在不只是中国车企,不只是在泰国建厂服务东盟,有的产品也可以输出到欧美去。我们也在跟海外整车厂谈合作,有些整车厂希望你在海外,不管在哪里,是要有一个生产基地的。这个我相信也是很多零部件公司未来要考虑的,这是东盟的考虑,主要消费有可能是一部分,但是实际上是出海的第一个要素。
第二,美洲地区,原来大家都寄希望于美国市场,我们一开始也准备在美国干点事,后来美国政策一弄很讨厌。但是在美国确实也是全球汽车的大国,他有通用、福特、特斯拉,通用和福特的电动化转型也加快了,像这些东西还是要考虑的,我们也在考虑美国的合作方式。我们选择和股东方合作伙伴一起,利用在底特律的研发中心建立我们小型的研发中心,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或者未来产品,包括美国市场有些技术还是不错的。虽然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很热,但还是有很多创新性、原创性的东西,我们还得谦虚向人家学习。我们抛开其他的角度,所以我们很用心地搞了一个中心,也获得了大家的一些帮助。
美国我们现在希望它延伸到巴西和墨西哥,现在南美也比较热,也作为中国出口第二站,现在比亚迪在巴西宣布建厂了,墨西哥也有人过去,这边也是要覆盖的,这也是第二个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欧洲市场要求最高,也很成熟,国家也比较分散,一般会抓住德国和法国、英国市场,现在上汽卖的非常好,我们跟上汽有比较好的合作,同时我们会跟当地的整车厂比如大众这样的公司,和本土化的企业多讨论合作。
范纪军:我觉得这个根据行业特性,不管从政治、环境等多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咱们做上下游制造配套的企业,早晚还是要走出去的。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实质性在外面设厂,但是海外事业部成立以后就是有这个考虑的。当然通过多种方式,找合作伙伴也好,或者并购等方法,都是我们考量的范围。
我今天也是学习的,听各位专家们一些先行者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帮助。我们想这个方面早晚要走出去的,方式只是在探讨,或者因为国外的法律环境,或者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效率,好多跟国内有很多不一样,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总的来讲我们肯定要走出去,至于什么方式我们现在还在过程当中。
叶亮:这个话题很大,我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可以思考的四个维度,如此至少要对自身的储备心知肚明,这样就能针对不同打法从容拿出相应的策略。
一、交换资源:手里的资源有很多——产品、技术、资本、管理手段等等,首先要思考交换的资源不仅限于产品。
二、合作模式: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有合资、合作、互相参股等等。
三、品牌营销:有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均势文化;这三种打法不一样,比如强势文化要做适应性改良,而弱势文化你可以把你的带进去,这是做品牌。
四、产品:是我来引领你,还是你的需求来引领我,我有多少要做本地化的调整等等。
李力:一个企业要出海的话,到国外主要是研究市场特点。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分布式能源可以施展的格局,尤其在加州,户均装光伏能源的比例很高,美国市场这么一个家庭已经有了对于能源管理的需求。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在美国我们和沃尔沃科技投资了一家企业,已经开始做美国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就是基于电网和家庭光伏能源、电动车、备用电源相互之间削峰填谷,我们的家庭充电桩可能要跟家庭能源管理系统适配。
第二,我们的电源,在美国那边的电流一般是40-50A,这个肯定要解决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还要升级,我们怎么升级?他有数据安全要求,美国电网比较脆弱,我们在美国生活几十年,我遇到过两次大停电,有次大停电3-5天,这个国家有一次停电是60%的地方全部没电了,没电了就不能加油了,美国就停止运转了。另外,他对跟电网相连的体系是有安全要求的。
所以我们的家用充电桩要考虑数据安全,要考虑符合美国当地法规,要考虑持续升级,要考虑和能源管理系统软件适配,这是他的特点,这是窗口。
所以我们的打法一定要研究当地市场,我们中国是以小区为单位,他是以家庭为单位,欧洲也是这样,欧洲能源形态更多。
窦银忠:说一下东盟市场,哪吒汽车立足于东盟市场,为什么立足于东盟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市场很好。
第一,天气比较暖和,我们是做新能源汽车的,暖和的地方就是电动车的天下,所以说我们立足于东盟。
第二,东盟特别是泰国市场最适合电动车的使用,他的油价比较贵,路况不好,特别是城市道路比较堵,最适合电动车使用。燃油车在泰国使用油耗相当高,使用成本相当高,而电动车只有油车的四分之一。
第三,电动汽车产品的动力性,性能上快速便捷,这是无可取代的,这个市场很好。
目前泰国市场以日系车为主,这些燃油车就是后续电动汽车的潜在市场。
这是前景。
哪吒汽车的打法:
1、在泰国建厂,目前我们已经联合了一家泰国的BGRC公司合作,正在做建厂工作,今年年底将投产,生产右舵和左舵,满足整个东盟市场的需要。
2、有了这个建厂之后,我们当地的国产化率达到50%左右,届时我们可以享受免税以及政府相关补贴,这是对我们市场拓展有相当好处。
3、我们专门成立了泰国子公司,里面品牌、销售、服务一应俱全,把泰国作为桥头堡,就是要打东盟。
这是打法。
我们怎么打?就是要做好服务,泰国服务非常好,服务的诉求和需求非常强烈,所以我们泰国产品过去,目前市场保有量近一万台,我们在泰国建立了一个目前2000万泰铢的备件库,光电池就储备了40块,作为市场备件。当然现在用不上,但是我们为了满足市场快捷这种服务诉求,电池备件储备非常到位。并且建立了呼叫中心,24小时提供服务和救援。
服务团队目前17名,有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10个人,因为电动汽车在东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事物,相关经销商也不会修,维修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所以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技术支持队伍,并且我们研发同事经常到现场支持,我就是刚刚支持完回来。
另外我们要在东盟市场想提升用户体验,信息化诉求,来源于用户诉求,有了信息化手段,用户体验会提升,意见服务线上化。因为泰国市场特别是东盟市场,手机使用非常普及,用户使用足不出户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服务是一个大诉求。所以信息化建设很重要。
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把服务过程呈现给用户,让用户知道我们服务的进程,后台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现场特别是后台终端上海总部,了解泰国,了解后续的印尼、马来、缅甸这些地方当天的进站有多少、出来有多少、超3天维修是多少、超一个月/半个月维修是多少,后台监控前台,以及信息化的手段提供服务全方面的管理,是一个必要手段。
此外我们充电桩也是大的服务诉求,目前我们跟挚达合作,挚达专门有团队,并且要在泰国建立子公司。我们是“强强联合”,在泰国争取拿下第一、二名,相互支持。并且我们也在依托经销商建立充电网络,刚才是170个,目前还在建设,估计能充的地方大概300座。后续还是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我们正在依托经销商做充电设施、充电场站的布置。
最后,我们怎么打这个市场?产品是最重要的,哪吒汽车把国内的产品改一改就到市场去了。但是我们今年主要针对市场的特点,我们开发了V2、U2专门针对打海外市场的。我们今年正在做的欧盟、东盟以及后续满足南美的六款产品同时进行开发,两款产品今年年底完成,有三款产品明年上半年到七八月份出来,到时候我们市场产品基本上就布局到位了。
这就是我们哪吒汽车海外市场的打法。
吴小员:刚才窦总讲的哪吒汽车海外打法,对我有很好的启发。面对差异化,他们用了因地制宜的打法,有多个不同的“哪吒”产品到海外“闹海”。关于充电出海落地打法,我想总体概括为一句话:洞察差异、因地制宜。比如,像几家车企都踊跃出海的热点区域-东南亚,11个国家间的市场差异也非常大。像挚达已为拓展东南亚总体市场已设立公司的新加坡,它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几个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出海热点国家市场差异就较大。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性国家,人口高度密集、公共交通发达,私人汽车的拥车成本、买车限制比上海还厉害,尽管人均GDP总为东南亚排之首,但是汽车千人保有量排在泰国等之后。像新加坡这样的独特市场,新加坡的汽车共享,特别是以前我国2017年前后也非常热的电动汽车共享,倒是仍然比较发达,BlueSG,还有GetGO等汽车共享仍在发展。我们充电出海进入像新加坡这样的市场,其中的一个打法,在商业模式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再祭起“共享”的大旗,把像挚达在国内运营得不错的“桩到家”“亲友共享”“亲情共享”建桩用桩模式,创新应用于出海。当然,要在海外把充电共享做好,我们的桩不仅仅要为单一品牌车企来配套,更要考虑多品牌车型、不同电池配套类型,以及为私家车、共享汽车和公共汽车、物流车等营运类新能源汽车的跨车型、跨场景融合共享。这个说起来容易,落地不易。
谢谢大家!
黄山(主持人):谢谢吴老师,其实刚才我们嘉宾也提到了,我们其实过去都是在卖产品,卖产品其实很容易,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出海,我们不仅仅要卖产品,我们还要卖服务、卖品牌。
所以来到第三个主题,关于具体的充电设施,它的出海布局,尤其是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贸易商只卖个充电桩,我们充电桩出去之后有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它跟整个车辆的使用息息相关。
同样,在海外他们也有本地的充电桩品牌,充电桩的运营品牌、服务品牌,我们如何他们来进行竞争、合作?这是第三个话题。
吴小员:接着刚才讲的差异化打法,我觉得未来在充电出海方面的趋势,充电桩等设施产品的同质化会成为一个总的趋势(虽然我们现在都为充电接口标准多而烦恼,比如说北美除了有CCS,还有特斯拉自己搞的NCAS等等),最大的差异化对于出海的企业而言,将在服务体系里面的体现。因此除了桩等硬件产品,充电出海各种落地资源的低成本获得、集约高效化应用运营,包括前面讲到的电池、数据等安全,共享商业模式的推进以及便捷支付等,都是服务体系构建要一一攻克的难题。
窦银忠:刚才给大家分享了哪吒汽车在海外服务的一个举措,在海外出海,产品主机厂汽车产业,汽车产品是主要一个方面,要布局海外的服务体系。实际上充电这块也是一样,充电现在我们在海外前期跟我们合作的是泰国的两家运营商或者是供应商,安装服务的时长甚至达到了30多天,有的2个多月都没安装好。
后续我们跟挚达目前正在合作,后续我们厂家的系统,主机厂的系统要跟挚达的系统要完成联通,这样才能管控到整个安装过程,用户从下单到勘察,到上门安装整个过程要技术监控,进行关系,用户等待我们的时间7天之内要安装完成,并且安装注意的标准规范,我们跟挚达都联合做了标准的修订,确实给用户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
第二,再讲一下我们在泰国充电场站的建设,泰国充电场站9个平台,虽然充电桩不多,但是9个平台还是比较多的。用户用了手机上安装的9个APP,到了哪个地方使用哪个APP,很复杂。并且我们作为车企,是用户使用我们的汽车,而我们车企APP没有办法来对接充电平台,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后续我们出海的桩企跟我们的主机厂,特别是我们作为中国品牌,我们是不是该联合起来?联合起来做这么一个共用的平台,实现全网充,这种支付用微信支付的方式集合起来。因为在泰国微信支付也是支持的,实现全网充、全网支付,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主机厂的品牌,包括我们充电桩品牌的露出,来为中国制造提供品牌影响力,我就说这么两点。
黄山(主持人):哪吒会在泰国自建公共充电站吗?
窦银忠:我们会联合经销商,这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正在做的工作,目前也欢迎国内的桩企参与哪吒汽车充电场站建设的工作当中来。
李力:服务体系建立的话,我想家充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家充设施来说,像发达国家美国、欧洲要建立庞大的服务体系,像中国这么高效率运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没有可能大家面临同样挑战的企业一起绑定联合成立服务平台,或者是跟当地。
尤其在美国,每个洲的用工条件不一样,可能有些地方必须用他的人,他的人对工作时间有要求,对负重各方面都有要求,你是不是可以跟当地人做联合,或者自己中国人抱团做一个平台,可能这也是一个出路,谢谢。
叶亮:我跟大家分享三个我们在做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时候可能要注意的点。
第一、整个服务网络我们要能够预判它未来的终极形态,我不认为会是群雄逐鹿的局面,类比燃油车,加油站的形式就一种,品牌也不多。所以我们要清醒地预判终局是什么,来倒推从业者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第二、服务一定离不开本地化。服务和产品不一样,产品可以完全自己把控,而服务则要涉及到当地的人,这里有两块特别重要:一是输出的体系,因为你要通过培训来执行你的标准;二是合作的模式,需要思考跟哪一类玩家去补齐本地化服务的能力,这里有很多选择题。
第三、我们有机会定义服务,因为我们的汽车产品是新的东西;服务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定义:一是服务体验,从预约到安装的过程、日常的使用、维修保养等等;二是收费模式,如何收费以及是否有创新的模式。这两点都有机会重新定义服务,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范纪军:我的体会是作为我们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讲充电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我认为服务实际是产品的延伸,也是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所以这个服务实际非常重要。
像我们做充电枪,因为它是高压大电流,这种经常使用场景要经常插拔,尤其是我们超充易冷的,使用过程当中像加油站一样使用频率非常高,实际上对安全要求比较高。
我特别同意我们李力总说到,实际上你到一个新的国家或者海外去,你要凭自己一己之力建立你的服务体系实际成本会比较高,跟当地一些专业的元婴公司,跟他们一起协同合作,这样子我觉得比较好。
我们跟黄总一起,桩如果出去了,我们上下游一起建立服务的体系。甚至跟车厂联合,这样做起来可能会在海外效果比较好一点,也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
黄山(主持人):黄总怎么看?
黄志明:充电桩这个产品本身实际上就是提供充电服务,不论你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里,只卖一个硬件不能解决问题,最起码桩要安上去才能服务,桩安上去还有后续的服务,如果这个桩可以加上刚刚讲的,我们车企开发的V2G的技术跟能源管理,预约充电时间,实际上充电桩是家庭能源服务的一个入口,可以跟以后的家庭储能、光伏结合在一起。同时充电桩可以共享,可以有各种服务的类型。
我们在泰国,虽然各个地方的差异很大,最终我们走了一遍车还是车,桩还是桩,实际上逻辑是打通的,中国人确实很幸运,我们中国企业,不管怎么说中国市场让我们成长了,也是摸爬滚打过来。
挚达做充电的时候,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没有家充市场,没有家庭电动汽车充电市场,中国只有出租车、网约车,没有家庭充电的东西,这个特别感谢特斯拉,2014年开始卖私家车以后把模式带过来了,我们刚好把本土化吸收完以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做法,跟车企一起,包括本土车企的一些做法。
我们这次去海外泰国,哪吒窦总讲的感谢车企给我们机会,我们会把整体打法拿出来讲服务这一块。
第一,比如说泰国安装服务,原来找一些电工解决不了问题,首先没有一套平台支撑,服务没有办法标准化,时间没有办法标准化,材料没有办法标准化,安装动作没有办法标准化,最后服务的档案、记录和用户满意度没有办法标准化,我们在泰国会输出整套平台系统,甚至我们会把平台系统翻译成英文、泰文,让泰国的电工用这些东西,
这些电工是泰国当地的,像叶总讲的很重要,服务本比深必须本土化,电工可以说是外部的,但是怎么样做一个聚合平台?让这些电工像美团一样接受我们标准化的服务动作,这个平台非常重要,这个平台一端给车企,窦总坐在办公室就知道这些庄哪些已经落地了,哪些出了问题了。
第二端是我们的运营商,像我们的服务桩企一样的,要通过这个平台一个去管理订单,同时实时培训,实时监控,我们有强大的后台客服系统来监控他。
第三端给安装商,拿着手机,跟用户之间,我们也可以观察行踪,也可以知道怎么做。
第四给用户端,买了车的人家里知道电工什么时候上门,还有几分钟堵在路上,他不会觉得你迟到了,各方面都是这样,所以这个服务是平台打法,这是一个服务。
第二个服务平台,服务还有桩的增值服务,刚才李力总也是讲这个,欧洲和美国市场以家庭为生活圈的,家庭的能源通过充电桩,能源数字化平台也是服务,我们也在开发,为几个外资品牌车企开发全球网络的打法,我们还是围绕车走,车进入家庭以后能源生态的变化。这不是简单能源管理去工作的,一定是跟车互联互通,前面讲双向有序的道理。这种打法只有我们结合车企出身做充电理解更充分一点,我们是围绕车做这个事情。
第三种服务,我们愿意做一件事情,早期中国买新能源汽车还是从一线城市开始的,上海、北京,北上广深。北上广深碰到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住高楼,有些人没有停车位,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这个时候怎么办?确实需要一个企业站出来,为这些买了车的车主在社区里面先投资充电桩,这是共享桩,慢慢再去培育社区共享的市场,我也表个态,挚达愿意做一些投资。
因为我去泰国,他们告诉我首先是在曼谷卖的,曼谷是泰国最大的城市,好多人住高楼,车位也没有,买到车没有办法交付。充电桩有点像我们7年前,没办法充电,这个人会怎么选择呢?不是选择另外一个品牌,有可能他买汽油车去了。
我说我们多布一根桩,可能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多卖一台车,这个事情我们来,他们没车位我们来投资一个,即使投资大于我们的收益没有关系,作为长期的合作,我愿意做这个事情。
吴老师问我你怎么会有一个共享平台?她知道挚达是做家庭为主的,原则做产品和平台服务的。但是我说2014年很多人买车就没办法,上海还要上牌,没有对应的充电桩都不能上牌,那我们怎么做?车企让我们做,我说没问题,在上海300个社区先投下5000根充电桩,至少帮助了一万多车主在上海上了牌用上电动汽车,我觉得这种事情可能要帮助中国车企在海外做这个动作,我们也准备好了,下一步可以根据车企的需要,围绕家庭和社区跟车企一起走出去,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加电。
黄山(主持人):谢谢黄总,刚才叶总提到有没有可能我们去定义服务?其实定义服务的前提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定义产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长时间,我们这么卷。所积累的一整套的体系,其实我们绝对有能力、有实力向外输出的。我们没有看到全球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这样一个综合方面能够对比的对象。
同时我们充电基础设施像黄总提的,电动车必须要充电,充电桩就是一个必需的装置。我们出海这个事情也是我们非常大的机会,但是这个路肯定非常长。我过去一直跟很多朋友在说,我们这次面临的出海的机会,我们中国的车企有没有可能成为我们在国内看到的BBA,我们的车到海外市场成为他们的BBA,我们的零部件企业成为他们眼里看到的博世、大陆等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肯定也不容易,而且时间肯定也会非常长。
所以中国出海这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我们要长期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也非常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以及现场所有观众的聆听,我们这场圆桌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