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泉:重点海外市场政策法规最新情况及影响分析

  2024年7月11-13日,2024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引领新变革,共赢新未来”为主题,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10多场主题论坛、9场重磅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多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3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八:新形势下汽车市场增长新动能”上,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陈秘书长的介绍,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参加中国汽车论坛。介绍重点海外市场政策法规最新的情况,这个题目有点大。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团队这几年一直在跟踪和研究分析,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总结和梳理一下,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考虑到企业分析研究海外市场,都是以地区和国家为对象的,所以还是分国家和地区来介绍可能更清晰一些。
  首先,看三张图。
  第一张图,主要海外市场的2023年和2019年的销售量。除了中国之外最大的市场还是北美市场,第二个是欧盟,第三、第四是印度和日本,第五是东盟,然后是巴西、英国。红色框的表明2023年的销售量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主要市场中除了印度外,都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第二张图是主要国家和经济体今年1-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中国以外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最大的几个市场,第一是欧盟,第二是北美(主要是美国),第三是英国,其他国家和地区销量都比较小,不超过10万辆,比如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从数据来看,各个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字差异还是比较大,全球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第三张图是2023年中国分国家出口情况,海关数据。因为欧盟是单独的关税区,所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市场排名第一是俄罗斯,第二是欧盟,70多万辆,第三是东盟,第四是北美(主要是墨西哥),第五是海湾六国,接下来是中亚五国,然后是澳大利亚、英国、南方共同体市场,然后是土耳其等国家。大家研究分析重点就是这些市场。
  刚才王博士也说了,现在形势比较严峻,整体上汽车出口和国际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在恶化的趋势。
  今天首先介绍4个区域市场的最新政策法规情况,然后重点谈一下主要建议。
  首先来看北美。美国和欧盟出台相关的限制政策是影响我国出口最大的两个区域,美国在汽车领域已经出台了多项打压和歧视性政策,甚至连加拿大也提出加征关税。
  1、美国。
  首先看市场数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含二手车),也是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去年超过1600万辆。美国市场相对是比较开放的,本土品牌只占45%,55%是非美国的品牌,其中日本品牌和韩国品牌占有重要的地位。
  影响中国汽车出口和海外布局有几个重要的政策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个是《美墨加协定》,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原产地规则。《美墨加协定》是取代以前北美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大幅提高了,原来是62.5%,现在提高到75%。我们比较了一下原来《北美自贸协定》、CPTPP、RCEP,应该说它的要求是最高的。
  第二个是加征关税。美国对华汽车原来加征25%,这次对中国输美的纯电动客车、插电式和纯电动乘用车加征关税,由25%提高到100%,乘用车MFN是2.5%,这样加税后就是102.5%,基本上是禁止性关税。动力电池MFN是3.4%,加25%关税,提高到28.4%。去年我国对美汽车出口大概6万多辆,主要是中国生产的外资品牌。
  第二个是关于《通胀削减法案》,影响比较大的是要求40%以上的关键矿物资源要来自美国以及与美国存在有效FTA的国家,50%以上的电池零部件需要在北美制造或者组装,动力电池任何零部件不得由“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或者组装,这个包括中国,将限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供应链。
  第三个是今年2月份,美国宣布对“嵌入了外国敌手信息通信技术或服务(ICTS)的联网汽车启动国家安全审查。”今年秋天预计会出台进一步的文件,对网联车的软件、车载操作系统、硬件、激光雷达、传感器等要进行审查。可能进一步限制中国上述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还有一个关于投资的问题,美国一方面加强对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审查,另一方面禁止美国实体对于中国先进芯片、量子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其实美国还有一些其他的政策,比如对俄罗斯的制裁,因为美国实施的“两级制裁”,也影响到中国企业。
  2、加拿大。
  加拿大汽车市场去年增长速度非常快,达到176万辆;BEV、PHEV去年销售量是18.5万辆。加拿大政府也提出了零排放汽车(ZEVs)销售占比的目标。今年6月份加拿大提出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来保护其电动汽车产业,它现在的关税是6.1%。
  3、墨西哥。
  墨西哥汽车生产都是外资企业,去年产量300多万辆,销售100多万辆,出口汽车大部分是对美国出口。墨西哥电动化率相对比较低,它有一个政策文件提到了目标,2030年是5%,2040年是50%,它也鼓励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投资,也有一些优惠政策鼓励购买和使用。
  这是关于北美三国的情况。
  第二个关于欧盟的情况,大家感受到贸易壁垒大幅提高,各方面的要求加严,极大的增加中国企业拓展市场的难度。
  欧洲市场相对来讲比美国封闭得多,虽然欧盟MFN关税是10%,但欧盟乘用车市场70%的份额仍旧是本土品牌。丰田在欧洲市场做得好一些,其他日本品牌在欧洲的销售量都一般。
  右边的图是欧盟地区乘用车分制造商的销售量,领先的企业是大众、斯特兰帝斯、雷诺、现代,现代是最领先的非欧盟地区品牌,也是80多万辆,丰田是表现最好的日本品牌,去年是70多万辆,然后是宝马和奔驰,三菱、本田等在最后,去年只有几万辆。
  现在欧盟地区市场规模超过100万辆的只有三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是非欧盟成员,也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市场比较领先的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也包括荷兰、瑞典、挪威等。
  大家对欧盟的政策都比较关注。根据欧盟汽车协会的数据,从欧盟的乘用车进出口数据来看,去年进口是720多亿欧元,出口1600多亿欧元,出口远大于进口。从数量来看,进口是330多万辆,出口473万辆,出口大于进口。从乘用车进口来源地来看,无论是从金额还是数量,中国都是欧盟地区乘用车最大进口来源地。去年欧盟从中国进口乘用车达到128亿欧元,数量是67.7万辆。
  比较重要的几个政策,第一个是反补贴,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反补贴包括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动乘用车。
  第二个是关于电池法案和碳边境调节机制,大家都研究比较多了。
  还有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投资方面的政策,《外国政府补贴条例》(FSR),中国企业过去3年得到的补贴,如果超过5000万欧元,在欧盟实施并购投资就会受到限制。如果过去3年拿到政府补贴超过400万欧元,你参与欧盟地区公共领域的投标可能会被禁止,在这方面有多个中国企业受到这个法案的影响。另外,法国的电动车补贴政策也和碳足迹挂钩,也是保护当地产业的一种措施。
  我国对土耳其的出口量是11万辆,去年土耳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40%关税,今年提出来对中国所有乘用车加征关税。最新的消息说比亚迪投资之后,有可能调整。土耳其其实就是要求中国企业投资设厂。
  综合来看影响:
  (1)企业经营、合规成本持续增加。特别是电池。
  (2)影响我们的出口,加快海外建厂。预计今年的出口肯定会下降,甚至下降比较多。从1-4月份我们对欧盟出口的数字来看,已经有了明显下滑。
  (3)对欧盟投资必然会导致产业链走出去,带来产业安全的新课题。
  (4)本地化投资蕴含风险。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电动车和零部件企业在欧盟地区成本会很大提升,因为当地的产业链远不及中国,包括电池企业,当地供应链建设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其他一些风险,如劳工等等。
  第三个是东盟市场,全球第五大市场,东盟汽车市场潜力大,我们分析的结论是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鼓励汽车产业的本地化和发展电动汽车,它的主要市场是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
  首先说一下泰国,泰国去年78万辆,因为泰国出口量特别大,超过100万辆,内销78万辆,泰国的特点就是日系为主,接近80%的市场份额都是日本品牌。泰国电动汽车开始起步,量还比较小,中国企业开始进入泰国市场。泰国也有一些鼓励措施,比如EV3.5,提出针对电动车领域有一些补贴,包括税收减免、支持本地化,要求进口量和本地的产量挂钩,引导本地化生产。
  印度尼西亚去年销量是100万辆,日系汽车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去年电动汽车的量只有不到7万辆,其中非插电混动是5万多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到2万辆。
  印尼也有一些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和国产化率相挂钩的关税、增值税等政策。此外,促进消费方面也有一些鼓励政策。
  马来西亚去年汽车销量接近80万辆,特点是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有两个本土品牌,Perodua(北鹿大)、Proton(宝腾),它也有一些鼓励投资的相关促进政策,包括税收减免等等,鼓励当地投资设厂和促进电动车的发展,政府也有明确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目标。
  东盟这几个国家的特点就是鼓励中国企业到地设厂,本地化发展,也有一些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消费政策。
  第四个是其他一些国家,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地生产的,这些国家都是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比如巴西,巴西的汽车产业以外资为主,去年产销超过230万辆。中国很多企业进入巴西市场,电动车方面,中国的奇瑞,包括吉利收购的沃尔沃占据比较靠前的位置,在插电式和纯电动方面,中国品牌也占据重要地位。
  巴西的政策主要是围绕工业产品税,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些特殊减免措施,包括鼓励当地投资、设厂等等,有一些优惠政策。
  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巴西在今年开始逐步恢复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有一个时间表。另外,未来几年对于电动汽车进口采取配额管理,配额以内继续免税。大家会质疑提高关税是不是符合WTO规则?我也查了一下,巴西WTO的约束税率是35%,它现在是恢复到35%的关税,是符合WTO规则的。人家以前是自主降税,如中国一样,我们乘用车WTO的约束税率是25%,现行税率是15%。
  中东地区也是很大的市场,超过300万辆。海湾六国,日系韩系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品牌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去年是12%。伊朗市场,本地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伊朗一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去年大概占有16%的份额。伊朗很明确鼓励本地化的生产,它也在调整进口汽车的政策,原来是禁止,现在开始恢复进口。在沙特和阿联酋方面也有一些电动车鼓励政策。
  简单总结一下,整体情况来看,具体条件的国家都是鼓励和支持本地生产,所有国家都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另外,除了这些之外,多个国家在非汽车领域,这两年对中国产品也实施了加税政策,只是我们没怎么关注而已,是不是将来会延伸到汽车领域,值得观察。
  最后谈几点建议:
  对于企业来讲,要坚持长期主义、互利共赢的理念,一定要注意海外生产、稳扎稳打。
  先分析一下我国汽车国际化面临的大形势:
  首先,对于很多国家来讲,特别是发达国家,汽车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产业,无论对于经济发展、就业、创新、贸易等,很多国家,汽车都是支撑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汽车产业太重要了。
  第二,主要国家都追求发展汽车制造业,发展本地生产,而不是进口。
  第三,在过去几十年是全球化自由贸易时代,现在是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第四,后起国家汽车产业国际化也充满了波折。日本和韩国汽车出口大规模扩张时期也遇到很多限制措施,比如1980年代著名的日美汽车贸易争端。现在日本品牌在美国市场以本地生产为主。
  第五,中国汽车崛起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第六,当前复杂的政经形势。现在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5%,我们是世界工厂。很多行业大规模出口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国外的各种限制措施。这次是汽车。
  汽车领域贸易规模大、投资大、关联度大、带动经济增长,所以各个国家非常重视,同时各个国家市场差异很大,合规要求又非常多,新出了很多贸易和各种壁垒,汽车对售后服务要求高。
  最后提几点建议:
  总体来讲,坚持共赢理念,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本地主义、利他主义;坚持出口与投资并重,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加强有序布局和推进;坚持正和思维、用户思维。
  汽车出口和海外布局是个很长期的过程,汽车发达国家车企布局全球也是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慢一点、稳一点、低调一点,欲速则不达,不要好高骛远,自不量力,更不要妄自菲薄,要谋定而后动,稳扎稳打。
  1、本地生产。在适合的地区进行本地化生产,不断提高本地配套比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强化合规。加强对各国法律法规、市场规则、社会文化等的研究,重视各类风险。
  3、善用规则。特别是善用对我们有利的各种规则。
  4、加强产品的改进(有针对性的改进产品)。加强调研,加强对当地市场需求、使用条件、消费偏好、基础设施等的研究,针对性改进产品。
  5、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注意进入方式、合作共赢;当地供应商、经销商、物流金融等合作伙伴;加强与政府、协会、机构等的沟通交流。
  6、服务先行。加强维修保养、配件供应、充电体系、模式创新、回收利用等布局,提升海外用户的购车和用车体验
  7、协同出海。与供应链企业、国内车企等协同出海,抱团出海。
  这是我今天的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报道 日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