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1日下午举办的“第七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万主席、付会长,大家下午好!
感谢付会长邀请来出席今天的会议,并有机会向大家做汇报。像付会长刚刚介绍的,吉利这么多年一直在深耕动力总成的技术,一直坚定不移地在持续进行动力领域的创新。实际上我们这十多年已经升级了五代产品,从传统动力到高效动力,再到混合动力再到更高效的混合动力,所以一直在保持持续创新。这些成果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为我们赢得了欧洲的“TECHNOBEST”的奖项以及今年也获得了美国Automotive News PACE大奖(汽车供应商杰出贡献奖),我们新的混合动力系统也是以其高效、紧凑等先进技术创新获得了比较多的好评。
吉利的动力系统包括沃尔沃的动力系统,我们现在剥离出来跟雷诺的动力系统成立了新的国际化合资公司“浩思动力”。希望作为一个第三方能够开放式的为全行业提供全系统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我们也在努力拓展全球市场,所以跟欧洲以及其他海外地区都有很多互动,也有很多的体会。同时,我们也一直把混动作为主导的技术方向,借今天的机会也汇报一下我们对混动和内燃机发展的感想。
从汽车市场来看,全球的动力市场确实是变化很大,大家也都看到了,实际上混合动力的增长是非常快的,从五年前大家在犹豫观望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坚定做混动方向的推动,现在全球市场混合动力,HEV、PHEV加增程已经达到了16%,中国市场也达到了22%。
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混合动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今天呈现爆发性的增长,过去的历程是怎样走过来的。其实现在可以看到从最早的1997年丰田创立了混合动力THS功率分流的HEV系统之后,一直到2007年接近十年期间,市场起步是非常缓慢的,当时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成本也比较高;第二阶段2007年到2014年期间,进入扩散期,很多欧洲和日本的企业都在纷纷加入,特别是欧系P2高性能为主导,以油耗作为第二目标,这样的技术路线在这个阶段还是比较流行的;第三个阶段2014年到2020年期间,日系更节能的技术受到了大家更多的高度关注,日系特点就是节能,但是性能方面不是它的强项;第四阶段2021年进入爆发期之后,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混合动力系统全面起来了,我们所有的品牌在中国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混动技术,当然也包括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以及HEV,技术的形式也有P1+P2、P2+P3、P2+P4等等不同具体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我们的技术方案是把欧系和日系的优点结合了起来,既有高性能又有低油耗,所以在市场上广受青睐。)
总体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动力系统的变化也非常之大,特别是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动力其实在向电气化发展,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动力转型策略——动力“新四化”:动力的高效化、驱动电气化、控制智能化、能源多样化,也就是说整个动力系统的发展围绕着这四个维度在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这些年混动技术的发展成就,围绕这四个方面我简单概述一下。随着电气化的转型,混合动力系统里的发动机热效率得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因为它的工作负荷减少,只需要做它擅长的,在中高速下工作;低速下由电机加持,所以发动机可以聚焦在高效区工作使热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从五年前的39%提高到现在46%以上,超越了曾经的行业最高水平。
第二部分就是驱动电气化,在电气化过程中“三电”技术当然也有很大的进展,包括混动电机方面的超薄非晶钢片电机,还有碳化硅的功率模块,让功率密度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他还有智能热管理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密度提升等等。
控制方面也从模块到域块再到中枢型的控制模式,让电子智能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演进和提升。
第四是能源多样化,在甲醇动力方面吉利也在2022年已经投放了甲醇的混动,用甲醇发动机结合雷神混动系统全球率先实现了量产。2024年又攻克了甲醇发动机世界难题,即冷启动和灵活燃料应用,用单一油箱,可油、可电、可醇,实现比较大的应用便利性。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挑战:
1.技术领域,发动机热效率提升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比如说在稀薄燃烧的排放处理解决方面会带来高成本、高能点火也是成本比较高等。
2.还有更高转速、更高功率密度电机以及多元化燃料攻关、包括氢气、醇系腐蚀、氢气低压燃烧等。
3.AI控制的融入,车机云联动等等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挑战。
第二方面是关于成本压力,上午领导们都提到很多关于成本方面,由于整车持续降价,实际上给动力系统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挑战,所以我们也要尽可能打造一些低成本的动力系统的解决方案。既要保性能、保油耗,保成本,还要保整车搭载性、匹配性,结构要求非常紧凑,所以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
第三方面是全球化,现在整个汽车出海已经成为大趋势,其实很多企业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现在吉利动力跟雷诺动力合资之后,面对全球也有很多挑战,如何满足全球各国法规要求、以及本地客户需求的特点等等。比如中国没有拖车要求,在欧洲就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开发时要考虑更强的动力性。
对于未来的动力前景,首先是在发动机方面,我们认为现在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像刚才竺总讲的,发动机虽然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了,但是它还是非常重要的,对整车混动系统效率还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它的趋势是逐步转向于电气化和零碳化,向这两个方向去转型。
首先是在整个系统内进行高度性能集成,让发动机、电机始终运转在高效、安静区域。
2.利用电气化让发动机效率进一步持续提升,通过加大电机助力,减少发动机瞬态工作的场景,让效率越做越高。
3.选择代用燃料,像甲醇也可以做得更高,现在可以做到48%,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可以达到50%以上的热效率。
4.通过E-fuels+电动化加持,未来实现零碳排放,我们认为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第二方面关于电气化新技术预期,因为混合动力技术是发动机加上电气化技术,所以“三电”技术也对混动系统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助力作用,一些颠覆性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型了,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拓展空间,包括磁通变速电机、新兴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石墨烯等,特别是碳化硅现在都进入了批量生产,实现了高压、高效率、高功率,赋能整车性能的提升。其他,包括一些新型的高能量电池甚至于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还有与代用燃料的结合,这些方面我们认为还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海外市场现在肯定是一个大的方向,我们认为下一步肯定还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现在我们合资之后,我也是经常在国外,其实也刚从欧洲回来,所以确实也有很多的感受,感觉到中国混合动力系统以及组成我们混动系统的高效动力总成,在海外是很受青睐的,有很多的主机厂,也很看好我们的产品,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整个市场展望,我们判断在电池的功率密度持续提升以及安全性得到大幅改善的情况下,电气化的渗透率还会逐步提高,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有望达到75%左右,全球可能会达到60%。2030年前后的含有发动机的动力,从混合动力加上燃油车都是含有发动机的动力,在中国占比预测55%,但是全球有70%,它的量按照全球1亿产量,全球市场还有7000万发动机的需求,所以到2030年发动机的重要度还是非常高的。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通向零碳的道路不止一条,一定是多元化的技术路线,纯电加混动再加上代用燃料以及绿色能源的加持,总体都是通向零碳的多元化路线。
最后总结一下: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们所实施的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一直坚信动力的“新四化”还是动力转型的主要方向,混合动力是新能源转型中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而且在过程中内燃机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也呼吁希望能够鼓励和支持混动系统和内燃机的持续创新研究,来保持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谢谢大家!